根据食物的营养成分表,将食谱中的食材和菜品的营养成分进行累加,以确保各类营养素的平衡。可以通过计算每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与推荐摄入量的比例情况来判断食谱的平衡度。在进行食谱编制的过程中,除了以上的计算方法外,还需要考虑个人的口味偏好、食物过敏或不耐受情况、食物的季节性和菜谱的实施可行性等因素。
食谱编制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能量需求:根据个人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活动水平等因素来计算每天的能量需求量。常用的计算公式是哈里斯-本尼迪克公式或者Mifflin-St Jeor公式。
2. 营养素摄入:根据个人的营养需求量来确定食谱中不同营养素的摄入量。根据食物的营养成分表,将食谱中的食材和菜品的营养成分进行累加,以确保各类营养素的平衡。
3. 食材搭配:根据食品的种类和食物相互之间的营养相容性来搭配食材。例如,谷类和豆类可以相互搭配,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蔬菜和水果可以搭配,增加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摄入量。
4. 食物份量:根据个人能量需求和营养需求来确定每种食物的摄入量。一般来说,每餐的主食(如米饭、面食)的重量为200-300克,主菜(如肉类、鱼类、蛋类)的重量为100-150克,蔬菜的重量为100-150克,水果的重量为100-200克。
5. 食谱平衡:根据各类营养素的推荐摄入量,确保整个食谱中各类营养素的平衡。可以通过计算每种营养素的摄入量与推荐摄入量的比例情况来判断食谱的平衡度。
在进行食谱编制的过程中,除了以上的计算方法外,还需要考虑个人的口味偏好、食物过敏或不耐受情况、食物的季节性和菜谱的实施可行性等因素。同时,也可以参考专业的营养学相关的指南和建议,如《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