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谱编制的依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营养需求:根据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的摄入量,进行合理的食谱设计。例如,成年人每天推荐摄入量为2000-2500千卡的能量,50-100克的蛋白质,适量的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比如,中老年人的食谱可以根据降低患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需要,减少盐分和饱和脂肪的摄入。
食谱编制的依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营养需求:根据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的摄入量,进行合理的食谱设计。例如,成年人每天推荐摄入量为2000-2500千卡的能量,50-100克的蛋白质,适量的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2. 食物可获得性:根据当地的食物供应、季节变化等,选择当地易得的食材作为主要的食谱成分。比如,在冬季可以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而在夏季可以增加富含水分的西瓜等。
3. 食物相宜性:根据不同食材的相宜性进行食谱搭配。不同食材之间的相宜性可以根据中医的膳食调理原则来确定,比如,鸡肉与姜相宜,鳗鱼与白胡椒相宜等。
4. 口感和味道:拥有丰富口感和味道的食谱会增加食欲和饮食的满足感。因此,在设计食谱时要考虑色、香、味、形等方面,使食物呈现多样化的视觉、嗅觉和味觉刺激。
5. 健康和饮食习惯: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健康状况和饮食习惯,进行针对性的食谱编制。比如,中老年人的食谱可以根据降低患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需要,减少盐分和饱和脂肪的摄入。
6. 烹饪方法和工艺:根据不同的食材和菜肴种类选择合适的烹饪方法和工艺,使食谱更加具有创新性和特色。比如,蔬菜可以选择清炒、煮汤等方式,肉类可以选择烤、炖等方式。
通过以上依据,食谱的编制可以合理、科学地保证人体所需营养的摄入,并提供多样化的食物选择,使饮食更加健康、美味。